新闻正文
【高薪名企就业】从互联网运营班走向央媒巨头CCTV
-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14:30:55
- 发布人:小双
王春艳,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,辅导员邓兴强。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第28期项目2部学员,第28期新媒体运营部长。现就职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,担任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实习生一职。
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,成立于1984年,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,形成了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经营体系,拥有国内最具实力的电视剧制作、节目销售、广告经营、收视调查等龙头企业,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、赢利能力最强的传媒公司。
迷茫路口,跨界启程
大四那年,我和很多同学一样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不前。我学的是财务管理,但内心却渴望突破专业的围墙,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。然而,“跨界”二字说来轻松,做起来却让人底气不足。直到我聆听了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的《职场关键能力》课程,了解了其独特的“技术实战+职场关键能力”培养模式,又听闻学姐的成功经历,我心动了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成为了双体第28期的一名学员,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。
双体锤炼,锋芒初露
初入双体,一切都是崭新的。产品策划、短视频运营等这些陌生的领域让我一度手足无措。记得第一次小组进行产品原型设计时,我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“酷炫”功能,却完全没考虑过“用户是否需要”。是我的技术导师刘川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:“做产品不是画图纸,要先蹲下来听用户的声音。”这句话,成了我日后行事的重要准则。
在那些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日子里,我不仅学会了Axure原型设计、账号运营等实用技能,更在担任新媒体运营部长的过程中,深刻体会到了“职场配合”的真谛。听潮5组的伙伴们带着我一起拆解项目,新媒体团队的成员陪我一遍遍打磨内容、熬夜排版。正是这些温暖的协作,让我逐渐打开自己,从怯懦走向从容。
思维融合,赋能成长
很多人好奇,一个财务背景的学生,如何能快速适应人力资源工作?我想,这得益于在双体培养出的“复合型”能力结构。
我的财务管理专业背景,让我对流程、数据和系统性有着天然的敏感;而双体的培养,则为我注入了强大的“互联网基因”。我学会了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,洞察“用户”(即候选人)的真实需求和痛点。当面对在多个offer间犹豫的候选人时,我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在双体学到的“用户思维”,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分析职业发展路径,精准匹配岗位需求,有效提升了团队的offer转化率。
此外,双体的导师们给了我无尽的底气。职场导师罗雅丹老师一遍遍陪我打磨面试技巧,帮助我克服紧张,也正是在她的引导下,我发现了自己对“人才匹配”的浓厚兴趣;新媒体指导老师胡俊龙老师则不断挖掘我的潜力,指导我在各种实战场景中提升应变与沟通能力。从面试时紧张得语无伦次,到后来被伙伴们笑称为“AI面试模范”,我的每一步成长,都离不开他们的悉心栽培
复合视野,面试突围
收到央视的面试邀请时,我的心情激动又忐忑。尤其当我知道竞争对手大多来自知名高校时,压力可想而知。直到面试官问道:“当多项任务同时压过来,你会如何处理?”我瞬间想起了在双体那段“连轴转”的时光。
我清晰地向他讲述了一次如何同时应对软约答辩、活动主持和团队技能培训的经历:我运用四象限法则划分任务优先级,将大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小模块,并利用番茄工作法保持专注。我还和他探讨了如何与团队进行高效分工协作。面试官频频点头。
随后,在回答“如何提升候选人接受offer的意愿”时,我再次运用了双体教给我的核心——“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”。我说:“我会像做用户调研一样,深入了解候选人的职业规划与顾虑,帮他分析这个岗位如何能助力他的成长,而不仅仅是推销一个职位。”我想,正是这些源于真实实践、充满业务思维的答案,让我最终赢得了这个机会。
懂业务HR,破局立新
走进企业,我才真正体会到“懂业务”对HR工作意味着什么。央视不仅是传媒的高地,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互联网内容生态——从新媒体矩阵运营、数字产品研发,到平台技术支撑,每个团队都在以互联网的速度奔跑。而我,正因为经历过双体真实的项目锤炼,能快速理解这些业务团队的逻辑与痛点。
面对上千份员工档案的整理任务,我没有视其为简单的事务性工作。利用我在双体学习到的“版本迭代”思路,我设计了“档案数据校验-问题分层-批量处理”的工作流程,并输出了一份清晰的核对清单,让后续归档效率提升了近三倍。
当发现技术岗位的offer接受率偏低时,我没有停留在常规话术优化上。而是运用在双体做用户调研时学会的方法,主动与多位候选人进行深度交流。我理解他们对技术栈匹配度、团队研发氛围和产品影响力的关切——就像当初我们为一款应用寻找目标用户画像那样。我将这些来自“一线”的反馈整理成洞察报告,不仅帮助业务负责人调整了招聘策略,更让他们看到了HR对团队建设的另一种可能:一个能听懂业务、能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的伙伴。
曾经,我也忐忑于“做HR”是否显得不够专业。但现在我深刻意识到,双体赋予我的,正是这个时代应届生最需要进化的能力:用互联网思维理解业务逻辑,用产品思维洞察人才需求,用运营思维推动组织效能。从关注“用户留存”到关注“人才留存”,从优化“产品体验”到提升“员工体验”,底层逻辑惊人地一致。
我的故事,是双体“技术实战+职场关键能力”培养模式的一次生动印证。在这个边界日益模糊的时代,真正的竞争力,恰恰来自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复合视野——当我们既能读懂数据报表,又能理解产品迭代,还能用运营思维推动个人发展时,就能在任何平台的舞台上,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席位。
